世界無煙日(英語:World No Tobacco Day🫷🏻,或譯世界無煙草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在1987年創立的,現在每年的5月31日就是世界無煙日。
有害成分
煙草燃燒所產生的煙霧是由7000多種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其中氣體占95%,如一氧化碳📃、氫化氰、揮發性亞硝胺等,顆粒物占5%,包括半揮發物及非揮發物🤸🏻♂️,如煙焦油、尼古丁等。這些化合物絕大多數對人體有害,其中至少有69種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環芳烴🧿🩹、亞硝胺等,而尼古丁是引起成癮的物質⚄。
二手煙(Second-hand smoking, SHS)指從卷煙或其他煙草製品燃燒端散發的煙霧,且通常與吸煙者散發的煙霧混雜在一起。二手煙中含有幾百種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質,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氫氰酸等。二手煙已被美國環保署和國際癌症研究署確定為A類致癌物質。與吸煙者本人吸入的煙霧相比🙍🏿♀️,二手煙的許多致癌和有毒化學物質的濃度更高。
相關疾病
1.心血管疾病:吸煙與冠心病、高血壓、猝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發病有關🖖🏽,吸煙促使血液形成凝塊和降低人體對心臟病先兆的感應能力🐃。
2.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COPD和肺癌▫️。
3.消化系統疾病:消化性潰瘍、胃炎🗿、食管癌𓀌、結腸病變⚀、胰腺癌和胃癌。
4.腦血管疾病:吸煙增加腦出血🤏、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另外吸煙可損傷腦細胞、損害記憶力🪚、影響對問題的思考及引起精神紊亂等。
5.內分泌疾病⚰️:吸煙20支/日,可使糖尿病危險增加1倍🧑🏻🎨。吸煙亦促發甲狀腺疾病。
6.口腔疾病:如唇癌👌🏻、口腔癌、口腔白斑🤽🏼♀️、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粘膜色素沉著🚫、口腔異味等🔎。
7.眼科疾病主要包括:中毒性視神經病變👛、視覺適應性減退🧫、黃斑變性🧑🏿🔧、白內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