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王裕雄教授撰寫解讀文章的《讓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溫暖人們的運動生活》,這篇文章在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刊出後👍🏼,被中國體育報全文轉載,隨後在國家體育總局官網、多地政府網站🚿、各大門戶網站全文刊出。全文如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8個方面系統提出了29項改革措施🐿,既體現了大刀闊斧推動全民健身治理體系改革的堅定決心,又包含了細針密縷織密紮牢全民健身服務網絡的良苦用心🤹🏿♀️,讓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溫暖人們的運動生活。
一、《意見》是宣言:體現了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決心和意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健身。截至“十三五”末🧑🏿🦳,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37.2%,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90%以上🪈💁🏿♂️。取得這一成績的關鍵在於我們初步構建起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全民健身發展的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基本保障。但同時也要看到,一段時間以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深層次體製機製問題還未完全得到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較為突出🌱,特別是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述矛盾和問題更加凸顯,嚴重製約了全民健身水平的持續提升。在此背景下,《意見》的出臺回應了社會呼聲和人民需求,很有必要🖖🏽👨🏼⚕️、正逢其時🚡,體現了黨和國家推動全民健身發展的決心和意誌。
二、《意見》是藍圖🌥:展示了人們未來健身生活的鮮活場景
《意見》明晰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方向,回答了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高在哪裏”的問題,向人們展示了一副未來健身生活的鮮活場景。
服務供給水平更高👦。《意見》從多個維度來定義“更高水平”的內涵。在設施方面,除了提出2025年、2035年人均場地面積數量目標🥌,還提出建立國家步道體系,推動體育公園拆墻透綠,完善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間🚝。在賽事方面,提出要建立四級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和各級各類群眾賽事體系👩🚀、培養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職業聯賽。在健身文化氛圍方面,《意見》提出加強健身理念、體育精神的宣傳傳播,強化全民健身激勵⛔️。
服務可獲得性更強🫸。《意見》高度重視解決群眾健身“最後一公裏”問題,強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群眾身邊傾斜,力圖全方位、無死角織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意見》提出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生態圈👩🏽🎨,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支持社會力量建設“百姓健身房”👮,為每個社區至少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育一批融入社區的基層體育俱樂部和運動協會。
服務普惠性更廣。普惠性是高水平公共服務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領域亟待著力解決的問題,《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立了“按人口要素統籌資源布局”的原則,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與常住人口總量𓀂、結構、流動趨勢相銜接🪈,從區域平衡⛱、城鄉平衡、人群平衡多個角度推動均衡發展,通過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基礎薄弱區域傾斜🤟🏼、落實全齡友好理念,來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普惠性,讓公共服務的陽光照到每一個人。
三、《意見》是指南👍:提出了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方法論
促進人民群眾更廣更深的參與運動健身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種要素、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綜合施治方能實現目標🏠,因此在謀劃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方法論至關重要⛩,這在《意見》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貫徹。
——戰略性思維👳🏻。《意見》從國家發展的大局出發,堅持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在區域布局上明確提出要構建對接重大發展戰略的空間布局,結合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系統性思維🧎。《意見》堅持統籌推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與全民健身的發展,指出要推動更多競技體育成果由全民共享,包括推動專業訓練基地運動設施的共建共享👩🏽⚕️,推動競技體育人才和群眾體育人才雙向流動🧡🏂🏼。同樣,《意見》認為無論競技賽事、職業賽事、還是群眾性賽事都能夠通過相應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體育鍛煉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可或缺,因此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中的賽事活動並未局限於群眾性賽事🌍⛹️,還包括競技體育賽事和職業賽事。
——前瞻性思維。《意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重視推進健身設施綠色低碳轉型,提出推廣綠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製定《綠色體育場館運營評價通用規範》♒️,強調體育場館建設要與城市風貌👨🏼💼、城市文脈、城市精神相適應,戶外運動設施不能逾越生態紅線,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打造運動場景。《意見》高度重視科技支撐,提出建設一批全民健身數字化應用場景🔴📝,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賦能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包容性思維。《意見》堅持發揮各類主體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動員各種力量參與全民健身服務,強調要公開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和單項體育賽事目錄及承接標準,推動賽事承辦權對社會力量開放,優化賽事審批流程🥷🏻,著力降低社會力量承辦賽事的製度性成本,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多元投入機製。(王裕雄 意昂4体育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發改委官網鏈接:
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2203/t20220324_1320147_ext.html
國家體育總局官網鏈接: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745751/c24130913/content.html
中國體育報鏈接🔌:
http://www.chinasportsdaily.cn/tyb/html/2022-03/24/content_116878_14637078.htm